【核心观点】
尽管2025年海外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升级,中国钢铁出口在前三季度仍实现超预期增长:2025年1–9月,中国累计出口钢铁986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473万吨,增幅达17.6%。
出口逆势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以价换量”策略的延续,另一方面更关键在于出口企业积极开拓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有效对冲了因反倾销导致的东南亚传统市场萎缩。同时,钢铁出口品种结构也出现显著调整,由板材逐步转向钢坯和长材,成为中国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重要策略。
展望未来,“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的出口策略正面临挑战,进一步增长空间或将受限:
此外,Mysteel调研显示,9月以来企业新增出口订单水平与8月基本持平,与往年同期因季节性需求回升带来的订单增长趋势相背离。尽管10月中上旬钢厂通过降价拉动部分出口成交,但接单增速自下旬起再度放缓。同时,中国热卷出口已转为亏损,进一步降价空间极为有限,削弱了价格竞争力。实际成交价普遍低于报价5–10美元/吨,表明当前回暖更多依赖于降价激发的刚性需求释放,海外需求并未实质性改善。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凭借“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策略成功应对了大部分贸易壁垒升级风险,但在海外持续围堵下,进一步增长空间受限。尽管价格优势仍将支撑钢铁出口基本盘,预计未来一年出口增速或将放缓,但绝对规模仍将维持高位。
【正文】
2025年,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多国频繁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壁垒不断升级。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统计,截至2025年10月底,自2024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已遭遇59起海外反倾销案件,数量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回升至2014-2015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国钢铁出口量达1.12亿吨,创当时历史纪录,同期贸易救济案件数量也达到峰值。

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在前三季度仍实现超预期增长:2025年1-9月,中国钢铁(含钢坯)累计出口9869万吨,同比增加1473万吨;其中钢材出口同比增加732万吨,钢坯出口同比增加741万吨。

这一方面源于中国钢铁出口“以价换量”的策略延续:2025年1-9月中国钢材出口均价为697美元/吨,较2024年均值(755美元/吨)下降58美元/吨,创2017年以来新低。钢材出口“以价换量”特征持续深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截至2025年10月,主要出口市场与中国市场价差稳定在50美元/吨以上,处于2024年以来的高位。

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钢铁出口超预期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结构的显著调整,通过“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两大途径抵消了传统市场下滑的影响。
一、2025年中国钢铁出口结构变化: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
1. 区域结构转移:非洲、拉美等新兴“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替代东盟市场
2024年起,越南、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对中国钢材产品纷纷启动反倾销调查、征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导致出口环境迅速恶化:
整体来看,中国对东南亚出口同比增速从2024年27%骤降至2025年前9月的0.2%。中国钢铁出口正进入“市场饱和+壁垒密集”的双重重压阶段,区域结构调整需从“靠近需求”转向“分散风险”。

1)2025年钢铁出口区域结构多元化加速,新兴市场有效对冲传统区域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非洲、拉美等新市场的加速增长,有效填补了亚洲传统市场部分下滑带来的缺口。

2)2025年钢铁出口国别格局双向演变:传统主力承压与新兴国家崛起
钢材出口主要目的国中,越南、韩国作为中国钢材出口的最大的2个出口目的国基本盘依旧稳固,但增速明显走弱。2025年1-9月,中国对越南、韩国钢材出口同比分别为-25%、-9%,较2024年大幅下滑65、7个百分点。
出口规模最大目的国发起对热卷反倾销,明显拖累出口增长:越南、韩国在2025年二季度起正式对华主要板材产品热轧板卷征收反倾销税后,中国对这两个目的国的钢材出口同比增速以及占比均持续走弱,明显拖累中国钢材出口增长。2025年1-9月,中国对越南、韩国钢材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34万吨、56万吨,成为前十五个出口目的国(占比钢材出口份额58%)中,拖累2025年中国钢材出口同比最大的2个国家。
中东国家与非洲国家成出口同比增速最大的目的国:2025年1-9月,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钢材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0万吨、66万吨,成为前十五个出口目的国中,对2025年中国钢材出口同比贡献最大的2个国家。

2. 品种结构演化:钢坯与长材替代板材成新增长引擎
板材一直是中国钢铁出口主力(2025年占比仍达64%),2024年贡献出口增量的67%。但随着海外对热轧板卷、中厚板等板材产品频繁启动反倾销调查,板材出口自2024年底起持续下滑。

出口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转向钢坯与长材出口:
• 2025年1-9月:长材贡献中国钢铁出口同比增量的54%,钢坯贡献达50%,而板材转为拖累4%;
• 钢坯出口暴增:2025年1–9月同比增长215%,成为企业规避反倾销的重要替代品;
• 品种钢材补位:2025年前9月,棒线材同比增长454万吨(+48%),涂镀板同比增长330万吨(+17%),有效填补冷轧(同比-1%)、热轧(-20%)下滑带来的空缺。
通过“分化调整”,中国钢企有效延长了出口曲线,弱化了对特定品类与特定市场的依赖。
二、当前出口增长模式风险隐现:贸易救济措施继续增加
然而,展望后市,“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的出口策略正面临挑战,或将制约出口增速:
1. 钢坯、涂镀等出口新增长点已引发新一轮贸易救济调查
海外部分国家已开始发起对钢坯进口的反倾销调查,钢坯出口贸易壁垒风险较低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 巴基斯坦对中国方坯发起反倾销审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应本地生产商的申请,于2025年6月20日启动对中国连铸方坯反倾销税的第二次日落复审。
• 哈萨克斯坦提出为期6个月的方坯出口禁令
• 埃及对进口钢坯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埃及投资与外贸部贸易救济局应埃及企业申请,于2025年9月10日对进口钢坯启动保障措施调查
同时,作为钢铁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种涂镀板,也面临其主要出口目的地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风险:
· 涂镀板第二大出口目的国泰国已经于十月末发起对华镀锌板的反规避调查;
· 涂镀板第三大出口目的国韩国也在筹备对华涂镀板发起新一轮贸易保护措施: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多家韩国钢企联合对中国产涂镀钢板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申请。
2. 非洲、拉美等主要出口地区的工业需求增长放缓,抑制海外用钢需求释放。
例如,作为拉美最大中国钢材目的国的巴西,以及非洲第二大目的国的埃及,其PMI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反映当地工业活跃度有限,或将限制海外用钢需求进一步增长。

Mysteel调研也显示,自9月起企业新增出口订单水平较8月基本持平,并与往年9月因海外需求季节性复苏带来的订单回升趋势出现背离。尽管10月中上旬钢厂通过主动降价争取出口订单,成交较9月有所改善,但接单增速自下旬起开始放缓,主要原因有三:
出口利润快速侵蚀:据模型测算,截至10月29日,中国热卷出口利润已转为亏损243元/吨,较9月末急剧收缩324元/吨,创近四年半新低,进一步降价空间极为有限;
价格优势边际收窄:截至10月29日,越南与中国热卷市场价差达50美元/吨,处于年内高位。同时,十月海外钢厂市场价格基本持平,因此价差走扩主要依赖中国出口商主动降价让利。考虑到中国出口商降价空间受限,且随着中国低价资源持续涌入,海外热卷报价已出现跟跌趋势,预计将削弱中国资源的价格竞争力;
海外需求未实质改善:尽管中国出口商大幅下调报价(截至10月底,中国热卷出口FOB报价较9月底下调40美元/吨),但实际成交价格仍普遍低于报价5-10美元/吨,表明海外需求并未实质性好转,当前回暖更多依赖于降价激发的刚性需求释放。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内钢铁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钢铁消费增量仍主要依赖出口。面对不断上升的海外贸易壁垒,出口结构出现显著转变:中国企业凭借“区域结构转移+品种替代”策略成功应对了大部分贸易壁垒升级风险,但目前海外持续围堵趋势仍在,钢铁出口进一步增长空间受限。
同时,钢铁出口区域结构的改变,即以拉美、非洲、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弥补了传统东南亚基本盘的下滑,反映出东南亚贸易保护措施升级,以及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经济发展或成为新的海外用钢需求增长点。
因此,尽管价格优势仍将支撑钢铁出口基本盘,钢铁出口的绝对规模仍将维持高位,但预计未来一年钢铁出口增速或将面临继续放缓
短期来看,在价格优势短期见顶、东南亚基本盘贸易保护措施升级的背景下,出口商预期受到扰动,中国钢铁出口增速边际回落,四季度钢铁出口增长动能或将减弱,月度钢铁出口高点或已出现。预计四季度钢铁出口难以突破年内高点,但仍将保持高位(月度钢材出口在850万吨以上、钢坯出口在100万吨以上),因此预期全年钢铁出口或在1.15亿吨水平,同比增加465万吨。

资讯编辑:陈韫芝 18917343189
资讯监督:俞晨 18521414210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